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谈“高效课堂”体会

谈“高效课堂”体会

时间:2022-06-19 13:15:06 浏览次数:

  谈 “ 高效课堂” 体会 旬阳县蜀河初级中学

 王莉

 高效课堂的声音已在教育界传播开来。从本质上看,似乎与我们以前提到的减轻学生负担是遥相呼应的,而实际操作上却有点差强人意。

 “高效课堂”我的理解就是课堂效率高,即学生学会了,也会学了,要想达到这两点,首先必须得让学生主动学、在课堂上动起来,所谓在课堂上动起来就是我们的展示环节。要想给学生更多时间展示,教师有话就要精说,捡重点说。

 从理论上讲,对高效课堂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校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在这里,就提到了一个减负的问题。所以,高效课堂是应该

  和减轻学生负担连在一起的。而在我们的大多数所谓的高效课堂,不是在减负,而是在加负。

 课前,教师们忙得不亦乐乎,研究教材,翻阅资料,总怕遗漏了那个知识点,或是错过了哪种好题型,精心的为学生编写导学案。课堂上,教师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忙着去找一个有一个的答案,而多数学生当堂课是完不成导学案的任务的,这又成了学生课后的工作。在课后,一些学生由于基础不好,或是勤奋不够,这个任务就成了他们的负担。做吧,不会;不做,又怕挨老师批评。于是,他们就东拼西凑去抄袭别人的答案蒙混过关。试问,这样的课堂容量是大了,可受益者又是谁呢?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吗?学习习惯养成了吗?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吗?我想,这样的课堂可能对那些基础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是好的,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收效甚微。而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实现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从而在创新的过程中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越高。同时老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要学会去眼睛关注、欣赏、夸奖、鼓励学生,学生就认为老师关注他,器重他,所以他便会把每一点积极性、学习热情保护起来,因为他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支持、和微笑的目光,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时间内,特定的教学资源下,面对特定的教育对象,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这是教师每天在做的事。有些人,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出了高智商的学生;有些人,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懂得教学的规律,懂得学生的心理,懂得因材施教,懂得教学效果要用实践来证明。高素质的教师,在课前是领航者,在课堂上点化者,在课后是实践者。

 然而课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课内的知识课外找。所以,博览群书的学生,喜欢动手的学生,爱好广泛的学生,善于思考的学生,细心观察的学生等,他们总能走在别人的前面。因此,我们谈高效课堂,不得不谈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我们的课堂延伸到家庭中,延伸到实验室,延伸到图书室,延伸到网络里,延伸到社会大课堂中。学生懂得多了,老师课堂上的问题自然就会了,老师也教的轻松了,学生也有自信了,学习的劲头也加倍了。

 所以老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

  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提高。

 总之,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但无论怎样实施和操作都不能背离了教育规律,抛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离开了社会这个大课堂。

推荐访问:高效 课堂 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