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学习名师心得

学习名师心得

时间:2022-06-18 11:50:05 浏览次数:

 “走进名师:吴正宪”学习体会 王玮 我认真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文章,反复看了几遍,深深地被吴老师的课堂教学所吸引,她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设计、她的课堂语言等等都是我努力学习的。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

 “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她的一举一动,使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对他们的温馨,吴老师用这样的态度,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感动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吴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孩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自由发展,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同时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学得有味道,不枯燥。比如节水问题、少儿歌手比赛、小明会不会有危险、打靶游戏等等,无一不是孩子们熟悉的而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用平均数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教师要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给孩子以富有个性的评价,激励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我们的数学将不再枯燥,让我们的数字会跳跃,图形会唱歌,我们的数学从此富有生机,充满乐趣。

 如:感受吴老师《平均数》的这节课,学生首先从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就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当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又从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吴老师的课有许多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慢慢品尝。

 吴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平均数”的生活价值。

 走进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我们会真真切切感受到课堂是真诚的交流,课堂是真实的生活,课堂是生命的对话。吴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她用精诚的心唤起学生心灵的感悟,将人文精神淋漓尽致地在课堂中体现。她把课堂看成生命的对话,师生生命的廷伸。吴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她与孩子们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以及艺术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备受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在枯乏味,而变得妙趣横 好老师离不开激情,激情是好老师的常青树!学生喜欢你,那么你就是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艺术哪里来?教学艺术源于情,情是艺术之本。“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心灵深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诲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情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爱首先是尊重。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用爱唤起每一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教育的过程正是爱的过程,爱是激励、是信任、是鞭策。教师要将对教育事业的真情、激情浸润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教学艺术之花拥有坚实的根基。

 总之优秀的数学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满智慧、公平宽容,具有完美的人格,才能做到人课合一!

 “走进名师:张齐华”学习体会

 王玮 看张齐华老师的数学教学文章是一种享受,再认真看了他的课堂教学,得知,张老师仅仅是一个教龄不足 10 年的小学一级教师,他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与他的个人天赋和个人素养息息相关之外,还源于张老师不懈地进行“文化数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了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和文化意韵,张齐华老师认真阅读了大量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文献资料,广泛涉猎了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的书籍。他为了设计好《用字母表示数》,之前竟然阅读了与相关 5 本代数书籍。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悟出他的成功秘诀:阅读能让人的眼界不断开阔,阅读能让人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见地,阅读能让智慧和灵动充盈整个课堂。

 他的文章,对“根”的追问 让我知道了,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学科怀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态度,如果不能对“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教育、数学与人的关系、数学教育存在的意义、数学教育之目的”等有一份深切关注与深刻思索,他的工作则必然就带有一种盲目性与追逐性,自然就无法在纷繁复杂的数学教育变革中寻得“不变的东西”,找准继承与创新的支点。回到“原点”思考,刘坚教授如是说,这也应该是我们数学教师面对任何问题时必须首先提醒自己的。

 他的课堂,无论是他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是艺术水准,都使我鞭策莫及。他的课清新自然,在从容、幽默的语言中,更多了一份智慧、灵动和诗意。他的引导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他的评价是那么的睿智幽默、他的激励是那么的真诚大方、他的倾诉是那么的诗情画意,美不胜收„„他的教学,已不再是刻意牵引,更多的是主张师生的平等对话、学生的个性张扬。更难能可贵,让人感动的是张老师在课中对于数学文化的关注、思考和实践。从“走进圆的世界”中对于数学历史性及数学美的关注,到“美妙的轴对称图形”中对于自然、社会、民俗等众多文化领域的有机涉猎,再到“因数和倍数”中对于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魅力、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等文化力量的有效开掘。无不将“文化”以一种厚重、开阔、深邃、美丽呈现在小学的数学课堂。

 他对课堂捉“虫”的能力和把握问题的本质能力,更使我望尘莫及。他说“一堂好的数学课,并不是因为老师们在听课的时候笑了,或是因为孩子们在活动中激动的不得了就认为上的好。„„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本质是要彰现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可是在我们的教师中,有几个能充分体会到其中丰富的内涵?又有几个能做到教育教得有价值呢?

 他的评价,真让我感动敬佩。“你真细心!”“咱们班的同学真活跃!”“你知道的可真多!”“观察的真仔细!”“咱们班的同学多善解人意呀!”等等。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有时候,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上去象轴对称图形的也许不是,看上去不象的偏偏却是。”,““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这些随机的课堂语言,多么智慧和精彩。

 听完名师的课,才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当然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课堂与行为,学习名师们的认真执着精神,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认识方程》评课

 王玮 观看了《认识方程》一课,从中学到很多,课堂中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扎实的基本功深深感染了我。随后我也上了这节课。感受到自身不足仍需继续学习继续努力,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收获:

 通过谈话,说说自己和爸爸的年龄,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排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更好让教学进行。在生活中,学生对天平称物体的重量情有独钟,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针对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去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而天平是一个直观的反映。教学的时候,层层深入,利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更有投身其中的兴趣,掌握“等量关系”这个抽象的知识点。

 本节课结合教材中丰富的情境,从寻找天平平衡这种直观的的等号再到寻找题目中隐藏的等号,从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隐藏的等号再到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寻找题目中隐藏的等号的升华,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所获。在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可以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更为简便,沟通与前一课的联系。在寻找四个式子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从而了解方程的含义。

 对于方程,作为新内容,孩子们在大脑中建构新的联系。同前面学习的等式子中寻找方程的影子,让学生明白方程,沟通与旧知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于方程的印象。

 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分析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老师在这部分采用的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选用刚才判断是否方程式中,寻找出等式和方程,结合课件动画,让学生尝试说一说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的进行总结

 老师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

 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教学中我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 X 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在观察天平平衡列式过程中建立方程的概念,不仅要了解方程的外在特点,更要理解方程的意义。从判断等式方程到借助现实的相等情境写出方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生在把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用符号化抽象成方程时,不仅感受了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体会了方程的本质特征,从而巩固了方程的概念。

 还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练习设计很有意义,为学生更好的巩固方程的意义很有帮助。如判断题,师:一个学生将式子中的一部分涂上了墨迹,你帮助他判断一下这两个等式是不是方程,学生从交流中更深刻的理解了方程的意义。

 总之这是一节很成功的数学课,充分体现了些课标的思想理念,各个环节处理都比较到位。

推荐访问:名师 心得 学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