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慢性硬膜下血肿156例手术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156例手术治疗体会

时间:2022-05-18 09:35:04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疗法和并发症的防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1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及术后3天,126例症状体征改善,30例症状改善不明显,15例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15例注入尿激酶1次或多次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术后半个月67例遗留少量硬模下积液,无需特殊治疗后自愈,4例半年后复发,2例小儿随访2年后恢复良好。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手术方式,术中处理及术后治疗是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19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56例,男112例,女44例;年龄3个月~80岁,平均61.5岁。单侧132例,双侧24例。有明确外伤史98例。

临床表现:有颅高压症状102例,精神症状87例,肌力减退76例,言语不利64例,大小便失禁53例,意识模糊36例,癫痫12例。

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或MRI扫描确诊。提示血肿密度、血肿包膜、血肿分隔、血肿钙化等,为手术提供帮助。

手术方法: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CT及MRI影像,不同病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采用单孔钻颅血肿冲洗外引流术127例,骨瓣成形加包膜切除术32例,微创锥颅穿刺术11例。手术方法:单孔钻颅血肿冲洗外引流术,均为选择血肿较低位置,做3长直切口,先行消毒铺巾后局麻,依次切开各层止血、剥离骨膜或肌层、牵开、钻孔、骨孔后侧方外板咬一斜坡,于切口后下方2~3处戳孔引入细硅胶引流管,电灼硬膜十字形切开硬膜,平行置入引流管,明胶海绵填塞骨孔,盐水反复交换冲洗血肿腔,直至变淡红色。冲洗结束后,将骨孔置于最高位,注入生理盐水,置换气体,引流管处缝线固定,分层关闭各层,术毕。32例开颅骨瓣成形术,常规开颅,骨瓣掀开后可见硬膜呈青紫色,先悬吊硬膜后切开硬膜可见黄褐色血肿外膜同硬膜粘连,血肿外膜坚硬呈皮革样,先行切开硬膜与外膜,清除血肿后,可见半透明的蜡纸样内膜[1]。先行血肿外膜切除,可见血肿内外膜逆行处渗血,此处可少许残留彻底止血,再行血肿内膜切除,冲洗无渗血后腔内放置引流管,关闭硬膜后注入生理盐水排气,常规关颅。11例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术,患者为小儿或凝血异常或体质极差等,行局麻下锥颅放置引流管直接引流。

结 果

术后引流量20~460ml,一般引流3~5天,术后症状体征改善118例。术后5~7天,症状改善136例。术后3~5天复查头部CT,66例血肿消失,72例少许积液、积气,18例无改善(14例再次行开颅骨瓣成形术,4例小儿硬膜下积液,拔出引流管,转小儿内科行高压氧等全面治疗)。其余患者术后头低位,嘱憋气运动,吹气球,给予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加输液体量等治疗,于0.5~2年(小儿)随访,均恢复良好。

讨 论

通过我院156例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有效的一种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牢记每一个环节和技术要点,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成功。对于有分隔的、有机化的、复发的、包膜坚厚的、血肿中有血块的要采用开颅手术,对于小儿和凝血机制异常的、体质极差者锥颅引流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主编.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25.

2 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2.

3 惠国桢,韩莘莘,兰青.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8(2):80-81.

4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1-372.

推荐访问:血肿 手术治疗 体会 硬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