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12 19:32:0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体会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1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平时工作的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大部份幼儿的表达、喜好都会或多或少的随班里老师变化,这就表明,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孩子的个性形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作用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灵去塑造,也因为这样,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也必然被社会关注,没有任何职业比它更受社会大众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先要有教师道德意识,然后有高度自觉性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

通过学习知道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教师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幼儿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

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摄入学生眼里,也会印在学生心中,举例:孩子们要解便都会在老师这儿得到允许,我随口会答到“去嘛”,久而久之,一但有孩子提出要解便时,其它幼儿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到“去嘛”,口吻和老师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了天天与孩子接触的教师,必然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孩子们在成长中,常常会自己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老师,证明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待事、语言表达都会影响幼儿,我们要想到,教师好的一面孩子要效仿,但不好的一面也会被幼儿所模仿,这就更使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完善。

书上还说“一个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发现孩子出现不好行为习惯时,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再继续发现时,还会问他是否忘了老师说的话了,怎么就改不掉呢之类的话,但现在想一想,觉得是自己的观念不正确,总是习惯性的强迫孩子改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耐心的帮助他懂得并改掉。原来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如果这样做,幼儿一定会易于接受并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的。

现在我知道了,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提高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我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工作,也得到了一些专业上的发展,记得刚工作时,很难投入,因为学校所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在遇到婴班孩子时,有时还很想逃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实践让我慢慢可以很轻松的与他们沟通、交流,认真处理工作。正因为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才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自如,所以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可以真正得到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以自身的己有基础为出发点,朝着自己的目标,经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创造出业绩的过程,总结自己,明白自己的基础不太好,平时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比较少,有时在完成工作时还会遇到阻碍,这样也导致自己的专业成长水平缓慢。因此,我必须努力学习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按教书育人,提高教书育人的自学性,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多阅读,多思考、多反思自悟,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合格的专业教师。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2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

良的教师道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修养的内容是不同的,但它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

其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的特殊性。

其二,教师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因此,教师修养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其三,教师道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行为,它建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具有的自律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读好书、又要育好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外部力量的作用和内在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地对自身各个方面素质进行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六个特征或标准:第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即构成专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第二,专业道德,即某一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及伦理标准;第三,专业训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第四,专业发展,即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第五,专业自主,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第六,专业组织,即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对教师各种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发动机的作用,是教师成长中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品质的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尊敬,除了因为教师掌握着高深的知识、是学生迈进智慧之门的引路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其高尚的品德、情愫。师德建设可以通过评价、激励、事实感化、榜样

示范等来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风范,塑造理想的教师人格,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激励教师敬业、乐业、勤业。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首先具备了加强自我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能够自觉的意识到“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称谓不仅仅是一种赞誉,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广大人民对教师的肯定、对教师的鞭策,从而也就能够时时地激励自己,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可以有效的调节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不会为眼前利益和小事与人斤斤计较,不会因受到挫折而产生狭隘、偏激的思想;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追求自我进步。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并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学生成长中起到指导者的作用;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为此,教师要做到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要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师德作为一种

内在的力量,对教师的言行具有约束作用。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出发,不仅在学生面前,甚至在社会的一切活动中,都注重自己的一切言行,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因此,只有具有远大理想并不断进行自我挑战的教师才会自信、自强,才会有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自信的人格是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标志。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3

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它既包括教师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多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职业精神的提升。许多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在技能、专长等方面的提高,这种观点不仅误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而且忽视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人格培养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无法脱离道德规范,师德修养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一个教师“师德昭昭”,其业也必不会差。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唤起教师的专业热情,产生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从而激励自己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即使他的专业能力有所不足,他也会抱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应是前提和基础,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的催化剂。

三、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并重。

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不断超越自我,享受专业发展的成功体验,巩固自己的专业热情,才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发展必然推动师德修养达到一种更高的专业境界。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需要德才兼备。有才无德,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德无才,不是一名好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应该是每一名教师的追求目标。在平时的工作中,所有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道德理论,积极进行道德实践,从道德上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明确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争做一名好教师。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4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此话指出了教师对学生表率的巨大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孔夫子说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因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是高尚的,是他们的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总之,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要想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

师德是否良好地继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孩子的成长,不同的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人类的文化素养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更高的要求。加强学习、高度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以发展的目光教育学生,是加强新时期师德修养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良好的师德将树立起教师个人的威信,受到社会的颂扬。相反,为师不正,将贻害无穷,不仅危害自己,更严重的是危害学生,污化社会风尚对教育将有不可估量的损失。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关键是如何加强师德的修养与建设,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加强以下的师德修养与建设。

一、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

1

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

2

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条总则的第三条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完成温总理提出的“传道”要求。这两年以来,我校教师通过个人学习和总结;集体讨论等方式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六大”重要精神的热潮,提高了自己,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对政治思想的学习。可能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任务,与自己无关,这就错了。培养学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单独靠哪个部门,哪个老师就能做好的事情,而是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应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应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试问,一个思想腐化、堕落,言行反动的教师能培养出爱国的学生来吗?相反,时时走在革命前线的鲁迅先生就是万人敬佩的教师,永远活在学生的心中。

四、关爱学生,发扬民主,建立师生合作的平台。

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斯大林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只有真正做到热爱学生,才体现出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职责。西方教育学家罗素讲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只有教师倾注对学生的关爱,尊

重学生,发扬民主,建立交流合作的平台,学生才加倍热爱、尊重老师,这样学生才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心与诲人不倦

的引导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时,学生才情愿自觉去学习。师生和谐相处了,学生才体会到快乐的教育,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呵护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所以基础差,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严重,家庭教育跟不上,甚至有一部分小孩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学生的潜能未能良好发挥。作为一名教师,要避免停留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善良之心,理解他们的不是,学生的进步、心身的完善,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慈爱、宽容、呵护,少一点斥责、打击、嘲讽,要尽可能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为了下一代孩子的成长,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在教育的舞台上辛勤的耕耘,执著的追求,加强师德的修养,把每一份爱心无私的奉献给孩子,向孩子们的心灵播撒阳光、湿润雨露。时刻伴随、呵护他们的成长。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陈丽)20XX-10-07 05:59:33 | #2楼回目录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心得体会4

清镇市卫城镇新发小学陈丽

教师的使命,就是挖掘人的潜力,引导学生朝着健康、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师德修养培育的教师道德就像一面镜子,学生

可以从中认识到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美丑、什么是高尚和卑劣、什么是应当与不应当。教师用自己的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对学生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学习,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对教师的教学、师德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

从我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很热爱这份工作,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在政治思想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二、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

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学生关怀。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

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要做到多交流,吸收众人

之所长,借鉴他人的教训,达到自身的科研素养的目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体的介入,一个班学生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也才能完成社会的重托,而高素质的教师是在终身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

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自己作为年轻教师,要具有更高的敬业精神,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要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在工作中,除了尊重、关心、平等对待好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外,还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营

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样,才不愧于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个神圣的使命。

2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20XX-10-07 06:00:20 | #3楼回目录

2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

一国学与经典:

1国学——中国在晚清到民国初年提出的虚拟性概念。(国学---西学)

即中国传统中的学术、学文、学理、治学方法及相关成果,与西方文化的对举。2西学与国学的比较:

西学----学科化,重学科分类与精细。

国学---学文化,重学文的综合与整一。

3经典三性:基础规范性,社会权威性,历史流传性。

经典思想----经典教育思想-----师德修养

4广义的国学

就是传统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史、哲、经、政等

5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1)人文文化:

(2)科技文化

(3)民俗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式。

中国画-----国画喝茶-----国饮围棋象棋-----国艺

(4)技艺文化:琴棋书画

6人文文化:(主流与核心)

如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4史7教师学国学经典的问题

师德的本质是树人和育才。

把人培养成人,培养成有才能的人。

教人的目的是教化。学习的目的是要为己用。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二师德修养的四个字

(一)师

1、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自然是榜样、对象,自然教会我们学习。

2、《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的本意就是学习,老师:总是能让人学习。

老师的含义:(1)老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2)自己就能让(供)人学习,成为别人的榜样。

引证:1: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

引证2: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引证3:韩愈关于师德的名言:

传道

道有很多含义。(1)哲学上万物的本质,万物之象(形而上之道)

(2)大路。(形而下之道)

(3)可以理解为法则、规律、方法等。(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的道)

传道的前提:(1)教师要知道、明道。

知道的内容:(1)知天道(酬勤天行健)(2)知地道(厚德载物)(3)知人道(人伦相处)

(2)求其正。求正道,不正之道即歪门邪道。

授业:

业------从事某活动能产生效果的东西,业又分行,故叫行业,72行360行“行行出状元”。授业的效果是让人成才。授业------

就是交给知识、本事。

有业可授。教师的业要精。“业精于勤荒于嬉。”

宽厚的背景精深的业务。

解惑:指点或帮助学习解决问题。

完美教师三要素:德、才、师。

(二)德:

德者德也。精神或心理的深化。道德是人化高低程度的体现。

(三)修:

贯穿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完善,付诸行动。过程就是积善的过程,不仅要有善念,还要有善行,言行一致。实实在在的修。

(四)养:

1、滋养,养好自己,滋养他人。过程是缓慢的。理解现实条件下的价值观,保持成长和向上的趋势。

2、养成,把应该有的道德华为己有。养的过程要相伴终身。

五德:

温:敦柔滋润谓之温

良:行不犯物谓之良

恭:和从不逆谓之恭

俭:去奢从约谓之俭

让:先人后己谓之让

国学经典与教学艺术

主讲:丁永忠(重庆教育学院教授)

什么叫国学经典、教学(教育)艺术:

国学经典指我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教学(教育)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教学艺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

指导教学的基本原理。

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前提)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概念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材施教包含及时和长期连个方面。举例。

长善救失出之《学记》。豫、时、孙、摩。

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必须遵守的原则、法则。

4点体会:1、因性而教;2、因龄而教;、因能力个别差异而教;4、因教而学;

2、“问对”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核心)

启发****于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教师的作用是启发。

《学记》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征。读书的长进:从产生疑问,到没有疑问。

指导思想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技巧)

4、寓理于事,寓衣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手段)

5、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氛围)

(二)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理念

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二、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经典导读

(一)师:师的内涵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5

“用生命点燃生命”不记得何时听到这句话,只感到这句话中蕴涵的那种崇高感情。做了教师之后,常常思考教师能做作什么,教师对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尽管知道很多溢美之辞都和教师有关。但真正自己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心中难免有怀疑。师者,何意也?真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真的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也真的是“最光辉的职业”吗?

偶尔一天,我看到这句话,心中一动,文学性的语言却道出了教师的真性:用爱点燃生命之灯,照亮生命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爱之渊源,在与教师的德操。师德决定了教师能否成为好老师,决定了能否点燃生命,决定了能否成为“灵魂工程师”。那么,如何能完善自身,做出色的老师呢?

一、“爱从心中流出”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学生还对教师不是很信任的时候,只有有全部身心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因为爱从来就是相互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身心,才使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缺陷的差生,很难。于漪老师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真懂,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的;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做到师爱荡漾。” 师爱荡漾,追求自然和谐,细雨润物。讲求真切、透彻、持久。“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罗素语)。而爱的核心却是善。教师职业如何为善?从教师职业道德中更是难以尽数。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从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

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二、“工作着是美丽的”

“工作着是美丽的”,人的价值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体现。即便是平凡的职业,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业绩来。教师是平凡的职业,工作的成绩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而师德、爱心又和业绩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缺乏高尚师德的,专业素养绝不会是顶尖的;没有高超的专业素养,师德也会是苍白无力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是相互促进、制约的。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特别是我们已步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体的介入,一个班学生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终生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应是处于不断的流变、革新之中的,因为教师专业总是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整个专业活动之中充满了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曾有一位老

教师这样说过:“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本位的教师,那时总是把学科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我是教艺术的,??”由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教师比做“红烛”、“春蚕”。然而,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教师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叶澜教授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中,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是巨大的收获。因为,他能体验到双倍的幸福: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的回报也让教师自己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来的幸福,而且在职业活动中感觉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可以说,只有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值得自己奋斗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才能心中始终充满爱心,体验到爱意。才能感到工作着,是美丽。

苏霍林斯基曾这般描述: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知识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生活的整个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密切融为一体。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而爱要发自真心。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愿用爱心成就我的伟大事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体会 师德 心得体会 修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