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一)

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一)

时间:2022-05-18 12:25:04 浏览次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104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10032)

摘要:以“培养具有高素质,适应21世纪社会医疗需求的高级推拿人才”为中心,开展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探索新时期临床型医学专门人才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为丰富现代中医学教育本科阶段的学科人才培养类型、培养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实验资料。

关键词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982年,上海中医学院开设推拿学专业,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本科中医推拿学专业。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中医院校的专业目录中又设立了推拿学专业。这并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主观臆断所决定的,而是自70年代以来社会需要高层次推拿专业人才的反映。由于推拿学具有专业性强、技能操作要求高的特征,决定了中医推拿学人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推拿学专业的教育和管理者,如何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特色等各个环节上,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就成为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出发点。

1高等院校中医推拿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方法论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高等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总指导思想。围绕培养目标,从科学的系统论方法和实践论方法出发,设计、组织和开展改革工作。在解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充分注意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2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实验方案

2.1工作路线见图1。

2.2具体内容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医推拿学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功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现状和可能的发展,来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最后根据人才规格来设计教学计划。上述表述是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

2.2.1培养目标高等中医推拿学科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具有两重性,一是一般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公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是普通教育的延续;二是特殊目标,即适应社会医疗市场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首先是医学本科教育,其次是中医药理论和推拿医疗技术的教育,即培养从事中医推拿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2.2.2人才规格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环节,人才规格的定位准确,才能保证教学计划不偏离目标。高等中医推拿人才培养规格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能正确运用推拿技术对适应推拿治疗的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对某些急症能进行一般处理,同时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古汉语基础,能较顺利地阅读古代有关推拿学的文献,学习使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规格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学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二是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通过学习自然社会各科知识,形成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四是学科三基综合教育。

2.2.3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落实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工作思路:培养中医推拿专业医学本科学生,必须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同时拓宽临床各科的知识和处理能力,并且注重人文自然知识理论的学习。中医推拿学专业大学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应该体现与大专生、中专生教学计划的区分度上。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完成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关键步骤,其重点是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方法,我们以结构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考试、临床实习等环节的全面改革。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医推拿学整体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共性的内容不在此详细展开,下面主要论述具有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特色的工作内容。

2.2.4课程体系

2.2.4.1课程结构我们认为课程结构应该按功能分类,分成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这是结构设计的第一层次,其次考虑第二层即各类课程内部的课程设置比例,第三层次考虑具体课程与课时,最后才是课程内容。我们考虑某门课程是不是要设置,放在什么位置和多少学时也应按功能考虑,这里所说的功能就是指它与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关系。我们通过研究,将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临床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5大组块课程以层次性划分后,寻找各组块和各课程间的必然联系,避免前后期课程的脱节,防止临床课程之间的过多重复,合理地设置、更新课程,进行课程重新构建,突出主干学科和一定知识面,削枝强干,并在实践中加以及时调整,以达到课程结构优化的目的。主要说明如下。

2.2.4.1.1基础方面:“推拿专著选”24学时改为“推拿文献与各家学说”36课时。因古代推拿文献主要是介绍各种推拿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现代的推拿学术流派,容推拿文献与各家学说流派于一课,是理论与实际相结6《按摩与导引》2001年6月第17卷第3期(总99期)ChineseManipulation&QiGongtherapy.June2001,Vol.17,No.3

合。216学时的“推拿练功”更名为“推拿功法学”。增设“推拿研究进展”36课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增设“推拿实验学”56学时,目的是让学生及时了解推拿学科前沿发展的研究成果理论知识,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增设“生物力学”56课时。增设“中医经典导读”,既弥补以往不开设中医经典著作课的问题,又改革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照科宣读、以经解经的弊端,以导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述课程中推拿实验、推拿文献与各家流派和生物力学等课程开设在全国中医院校中首见。推拿学专业的第一、第二、第三学年医学基础课与中医专业趋同。

2.2.4.1.2临床方面:压缩课时,删掉临床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凡几门临床课程中重复讲述的病症,一门精讲,其他门以讲解治疗方法为主。增设“康复医学”54课时,原因是康复医学目前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三医学,考虑为推拿学科前瞻性发展打好基础。在限制性选修课部分,“中医儿科学”改为“儿科学”,由于中医儿科学与小儿推拿学内容重复颇多,而该为儿科学,以讲授现代医学的儿科内容为主。“局部解剖学”54学时增加为72学时。“神经病学”54学时改为“神经精神病学”72学时,增加精神病学的内容,主要考虑临床学科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精神性疾病在当前医学临床中出现的比例不断增加,作为一个大学医本科毕业生,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必要的鉴别诊断能力,将无法开展本学科的工作。增加“现代诊断新技术”54学时。增设“中医急诊学”27学时。增设“基础护理知识”24学时。增设“五官科学”54学时。删去“理疗学”等。

1994年起在学校全面学分制实行后,进行课程内容结构调整,压缩部分必修课程学时,增加任选课科目。“推拿功法学”减至168学时、“推拿手法学”减至154学时,推拿各临床治疗学课程减少了43学时。将“神经精神病学”更名“中医脑病学”等。

2.2.4.1.3推拿技能方面:按照推拿技能学习、掌握和运用的形成规律为主线,排序专业课程。将推拿手法学(一)、(二)作为第一阶段课程,将推拿人体操作(一)、(二)作为第二阶段课程,将推拿教学见习和骨伤推拿治疗学、内妇推拿治疗学和小儿推拿治疗学作为第三阶段课程,将推拿各科临床实习作为第四阶段课程。明确推拿技能形成的阶段目标,并将目标分化到学年、学期、周次和教学单元的过程中。同时围绕推拿技能形成主线,在各阶段组合其它专业课程,构建推拿专业课程模块,以期通过课程结构中点、线、面的改革实践,全面提高推拿专业技能水平。

2.2.4.1.4教学内容方在面:提倡教学内容改革要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新成果,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要体现本学科的教学方法论。以“推拿功能学”教学内容为例,多年来此课程内容中不断充实新的本学科研究成果,教学训练坚持以传统功法训练方法结合现代体育训练理论,从“身心锻炼”的角度体现练功功效,并通过课程内部结构排序分化成3阶段的子课程,把传统练功的方法论通过课程序列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自我锻炼,使功法课从课堂中走到课堂外,延伸功法的课堂教学。此课程获1992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2.4.2临床实践: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增加实践年年接触临床。第一年工务员劳动,第二年学习基础护理,第三年学习技术护理,第四年教学实习(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医院和本市部分医院),第五年毕业实习。毕业实习,除保证内科、推拿科基本实习时数外,其他科实习,学生根据工作方向可以重新组合,如康复、气功、放射等。

我们认为,实现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奏效,也不能单纯靠专业课程或基础类课程奏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梳理基础学习与临床实践的关系,加强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实,协调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才能产生连锁效应。我们通过改革,基本形成了“树状”的高等中医推拿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实践,不断逼近培养目标。(未完待续)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 中医 实践 改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