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以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为目标探索《动物营养学》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为目标探索《动物营养学》的教学模式

时间:2022-03-26 10:14:03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动物营养学》的教学模式和实验、实践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毕业生实践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下降,基层用人单位不满意,满足不了社会和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探索并构建一个能够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动物营养学》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手段,旨在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既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也可开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17B030301008);

2018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仲教字〔2019〕4号】

【中图分类号】G64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

《动物营养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质是要解决动物“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的问题,其首要任务是在保障动物健康的前提下,实现高产、优质、生态养殖[1]。虽然目前多媒体教学普及,但是“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导致课程气氛沉闷,教学质量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差。为适应我国现代饲料工业发展以及养殖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本文对《动物营养学》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探索该门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寻找培养具有独立、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新一代青年人才的方法。

一、《动物营养学》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1.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致使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反馈差

《动物营养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动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分和能量等主要营养物质的营养原理,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和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确定[2]。因此,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知识点,并理解各个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各种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对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大。目前,虽然许多高校已经配置了多种多媒体设备,许多教师仍然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程知识点只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短期记忆,不能生动的理解并形成关联记忆,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

2.教学改革背景下面临学时及学分的缩减

随着我校动物科学本科教学计划的不断调整,《动物营养学》从2009年的45学时、2.5学分,到2013年调整至40学时、2.5学分,至2018年则进一步缩减为32学时、2.0学分。缩减教学课时随之带来了教师授课速度加快、讲解深度降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单凭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已经无法将课程的内完整、细致的呈现给学生。因此,在理论学时不断压缩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及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课程的成绩评价方法传统且单一

目前,我校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成绩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平时成绩占3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而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成绩、课堂成绩和实验成绩。在这种课程成绩评价模式下,学生更重视期末考试的成绩而忽略了对课堂知识的学习,错失了课堂上拓展的课外知识重点。此外,由于课程的知识内容以熟记知识点为主,期末考试的考题设计很大程度上考核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这种课程成绩评价方法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性。

二、应对措施

改进传统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寻找符合现代动物营养学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知识需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3-4]。

1.结合多媒体、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开展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简单的教材和PPT为主,授课的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生产需要为基础,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加入案例设计环节,将知识点整合[5]。以此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2.以启发和讨论的教学模式为主

许多老师的教学模式更偏向于“填鸭式”教学,以教師单向授予学生知识为主,不利于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通过启发和讨论的教学模式改革,可将单向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双向,有助于营造课堂互动氛围,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获取程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3.增加设计性实验环节

由于该课程没有安排实验课的学时,因此学生只能被限制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可增加设计性实验环节,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实现自己的创意,启发独立思考,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于实验上,从而更好地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4.增加趣味性课外实践任务

鉴于理论教学学时的大幅度压缩,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把所有知识点详细的讲解。因此,适当布置课外实践任务,由学生自行组队完成任务,既可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也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本校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目前,我校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简称3+1培养模式),即学生前3年在校园内学习理论专业知识为主,最后1年需要到校外单位实习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本专业领域知识,从实践中学习。由于每个学生选择的实习单位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向学生提出创新性的建议,使他们更快的适应实习单位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尽可能的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陈代文.从动物营养学发展趋势看饲料科技创新思路[J].饲料工业,2015,36(6):1-5.

[2]蔡传江,李浩,张璐通.《动物营养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家畜生态学报,2017,12(38):93-95.

[3]王艳荣,王元元,何云.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103-105.

[4]王明海,冯炎.《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农业,2008,24:22-23.

[5]张世海.《动物营养学》案例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改革,2019,21:165.

作者简介:李婉雁,1988年,汉族,广西,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免疫。

推荐访问:营养学 自主创新 教学模式 探索 培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