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经济数学在思想政治研究中的运用

经济数学在思想政治研究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19 10:14:59 浏览次数:

【摘要】 将经济数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思想政治研究中去,提出计量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新兴分支学科的建立。分别使用计量经济学的OLS回归分析法和产业经济学的里昂惕夫逆矩阵,分析英国工党阶级属性和政治媒体影响力两个案例,探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计量分析的可行性。

【关键词】 经济数学 思想政治

经济数学是将数学引入经济学的学科,它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使得经济学研究有了通用的范式,将实证分析的方法引入到经济现象的研究当中,经济学理论从此可以通过数据来进行检验。数学分析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与此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学长期被当作纯粹的人文学科,具有不可实证检验的特点,缺乏操作性和说服力。2004年,中央指出,“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1〕可以预计,将计量分析引入思想政治研究与教育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以英国工党阶级属性、政治媒体影响力两个案例,探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进行计量分析的可行性。

案例一: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英国工党的阶级属性

目前,西方政党的阶级性研究是国内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在于不可用数量衡量,因而无法实证分析。因此,要对政党的阶级属性进行数量分析,就要先找到数量指标来代表其阶级性。政党的政策、立场、指导思想等均难以用数字表达,但我们可以使用某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其阶级立场。例如:党费的来源、党员的人数构成、获得的选票来源、在议会中的席位等等,不一而足。在此,笔者以党员构成为指标,引以为例。

英国工党在19世纪末成立之初时是以工会会员为主要成员的,而工会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党员总数中工会会员人数的变动情况,考察其阶级属性的变化。如果工会会员的比例很高,则该党的工人阶级属性强;反之,则其可能是代表其他社会阶层如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同时,如果我们引入时间变量,则还能够体现出该党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阶级属性变化的过程。如果进一步联系现实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则还能为预测其今后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查找资料,采集数据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了1900到1994年近一个世纪间每一年的英国工党党员总数、兼具工会会员身份的党员数(均缺1913年数据),计算出二者之间的比例。

限于篇幅原因,仅将部分年份数据量列出,1911年至1990年数据无法一一列举。具体数字可在文后所列参考文献中查得。

第二步:分析数据确良 观察变化

从表中简单可见,工党党员总数与工会会员党员数大致上呈现同增同减状况,如果这样,就无法证明其阶级属性的变化。但通过计算二者比例,便发现工会党员占该党的比例在整个世纪中存在明显变化。为了增强数据的直观性,我们利用图表表示。

表二:工会党员的比例变动

如图可见以下几点:1、工会党员比例在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其在1921年达到最高点;3、其在1928年至1938年之间出现急剧下降、跌至低谷、逐渐回升的现象;4、其在1994年出现跌落。

第三步:查找史料 解释原因

1、工党最初就是在工会中建立的,起先绝大部分党员都是工会会员。二战后,中产阶级如医生、教师、科技人员、企业白领等在社会中占有更多的一席之地,成为工党吸纳的对象。〔3〕因此,工会会员比例总体上降低。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高潮。英国工党虽然不是共产党,却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人党。因此,工人积极加入工党,在1921年达到工会党员比例的最大值。同期党员人数和工会党员人数同步增加,也可以验证这种解释。3、1928年—1938年间,工党规定,凡是工会会员的党员需交纳额外党费。这一规定导致这期间工会会员党员大量退党,比例暴跌。4、1994年,布莱尔成为工党领袖后,取消党章第四条关于主张建设企业国有化的条款,导致工会会员大量退党,比例又一次降低。如图显示的变化情况都得到了解释。

如果我们进一步仔细观察表二的图形,还可以发现,当某个影响工会会员比例的因素发生作用,而新的因素又尚未形成的时候,图形的变化往往趋近于一条直线。这样,就可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法分析变动规律。

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假设比例Prop随年份Year直线变动,且直线截距为C(1),斜率为C(2),则方程为Prop=C(1)+C(2)*Year。将方程输入软件。输入1910—1920年的有关数据。选择普通最小二乘法(简称OLS法,Ordinery Least Squared)经计算机计算得到:

Dependent Variable: PRO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9/07 Time: 14:00

Sample: 1910 1920

Included observations: 10

PROP=C(1)+C(2)*YEAR

可见:估计出的方程为Prop=0.972732+0.001239*Year。图中,R-squared 0.688647表示:在实际数据中,工会党员比例变化的68.8647%可由年份变动来解释,占大部分,因此可通过拟合优度检验。但发现解释变量系数的估计值太小,仅0.001239,即使用百分数表示也只随一单位时间变化而增加0.1239个百分点,说明被解释变量的自相关性很强,比例不随年份变动出现大幅变动。

计量经济学还可用来进行推测。这种推测可以是对未来的预测,也可是对过去未知情况的了解。因此,进一步运用以上回归分析结论,还能够弥补1913年缺失的数据。将1913年代入方程Prop=0.972732+0.001239*Year计算,得Prop=0.977688,则估计该年工会党员比例占97.7688%。

结论:从1911年到1994年,英国工党中工会会员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是判断其工人阶级属性削弱的标志。但由于工会会员比例存在较强的自相关性,总保持一定数字,因此,预计它今后也不会因政策变动而短时间内大幅度地下降。

案例二:用产业经济学的里昂惕夫逆矩阵分析政治媒体影响力

任何一个舆论工具,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影响力有效到达受众,即让读者以媒体期望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在西方,媒体在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对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上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社会舆论的方向,这些都对西方政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党报作为一种政治媒体,影响力较大,古巴、朝鲜、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仍在发展社会主义报业。在我国,就党报而言,其科学发展,就是要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党报影响力最有效、最长远的到达受众。

我们知道,报纸杂志有很大一部分是互相援引转载而来。全国性大报的重要社论往往是各地党报党刊的转载内容。影响力高的报纸被转载的文章较多而转载他人的文章较少,影响力低的报纸则相反。

产业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衡量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个产业为其它产业提供的中间产品越多,影响力系数就越大;一个产业使用其它产业的中间产品越多,感应度系数就越大。这就类似于报纸相互援引的情况。具体算法如下。

第一步:制作媒体转载表

为便于理解和计算,我们假设只有A日报、B晚报、C杂志三种媒体。模拟国民经济统计中的投入产出表制作本表。表格从横向看,表示一个刊物为包括自己在内的各刊物提供的文章数。例如第一行表示,在某一时期内A日报有10篇文章提供给自己,5篇被B晚报报转载,5篇被C杂志转载。鉴于C杂志是专门转载其他报刊的报纸,所以,从第三行可以看出,它被其他报纸的转载数都是0,自己使用自己文章的数字也是0,说明所有文章来自其他媒体。表格从纵向看,表示一个刊物从包括自己在内的各个刊物的获得的文章数。例如,第一列表示,A日报有10篇文章来自自己,从B晚报报和C杂志转载的文章数都是0。

第二步:计算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采用产业经济学计算某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方法。

1、 将表格用矩阵X表示:

2、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在经济学中,直接消耗系数指的是,生产一单位J产品需要多少I产业提供的中间产品。在这里,我们把它定义为:J报刊平均一单位文章中有多少是来自I报刊。计算方法是将矩阵X中对应元素除以所在列的元素和。如下:

a11=10÷10=1 a12=5÷10=0.5 a13=5÷10=0.5 a21=0÷10=0 a22=5÷10=0.5 a23=5÷10=0.5 a31=0÷10=0 a32=0÷10=0 a33=0÷10=0

将其转化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3、求出里昂惕夫逆阵(I-A)-1

4、根据公式计算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该产业纵列逆阵系数平均值/各产业纵列逆阵系数总平均值〔4〕

感应度系数=该媒体横行逆阵系数平均值/各媒体横行逆阵系数总平均值〔4〕

A日报影响力系数=0 B晚报影响力系数=3/2 C杂志影响力系数=3/2

A日报感应度系数=1 B晚报感应度系数=3/2 C杂志感应度系数=1/2

结论:通过计算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比较西方各政党的刊物的影响力,可以帮助我分析其对社会公众的号召力。但需注意的是,经济数学的一种方法只能对某一方面的量进行精确计算,不能代表其全貌。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检查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否符合现实,具有实际意义。即使符合,也还应参考其他各个方面的资料作出综合判断,才不会误入数学公式的歧途。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04.3

〔2〕刘成.英国工党与公有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

〔3〕孙力等.资本主义--在批判中演进的文明/政治问题新视角系列.学林出版社,2005.8

〔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 数学 研究 经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