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浙江中小学生网络接触状况分析

浙江中小学生网络接触状况分析

时间:2022-03-15 09:50:45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2007)01-0060-2

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05国家年度课题——“浙江农村青少年大众文化接触及影响实证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从2005年10月开始,采用不等概率抽样(PPS)方法,抽取了浙江省的20个样本县(市、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媒介接触和媒介影响三部分内容。调查到2006年2月完成,回收问卷11862份,经过整理得到有效问卷10291份。在有效问卷中,小学卷4368份,中学卷5923份。本文着重分析农村与城镇中小学生网络接触状况。

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无论农村抑或城镇,中小学生媒介接触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对网络的认知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超过他们的父母、老师,使用网络的时间已经赶超传统媒介,城镇青少年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明显。青少年网络接触的这种状况对全社会提出了要求:如何使青少年在接触与使用网络媒介时,一方面能满足求知、沟通的需要,另一方面尽可能消解消极影响。

一、中小学生互联网接触现状

据我们调查,浙江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百分比分别只有23.79%、19.15%,而城镇中、小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百分比分别高达68.00%、64.29%,农村小学与中学家庭电脑联网的比例分别为13.11%、17.09%,城镇小学与中学家庭电脑联网的比例分别为52.03%、59.99%。

浙江小学生会上网的比例,农村与城镇分别为37.23%、70.30%,中学生会上网的比例,农村与城镇分别为75.66%、94.39%。数据表明,城乡差别明显,城镇中小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大于农村中小学生;年龄差别明显,中学生接触网络的可能性大于小学生。

下图显示了具体的接触情况。可以看出,浙江中学生与小学生互联网使用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的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显著小于农村的中学生,更显著小于城镇的小学生,城镇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长于农村中学生,但显著少于城镇中学生。在媒介接触时间上,城乡差别、中小学差别最大的是上网。

数据表明,农村会上网的小学生日均上网时间是7.40分钟,而城镇会上网的小学生日均上网时间是24.04分钟。农村会上网的中学生日均上网时间是19.79分钟,而城镇会上网的中学生日均上网时间是46.19分钟。值得关注的是城镇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远远超过他们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的时间,城镇小学生上网的时间也已经接近看电视的时间,超过听广播和读报刊的时间。这说明,互联网在中小学生的媒介接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理论上说,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农村中学生上网的时间基本与看电视、听广播的时间持平,超过读报刊的时间。农村中学生上网的时间少于城镇中学生,重要原因是受上网的条件的限制,而不是主观上不愿使用网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城镇与农村的互联网发展程度差异很大。小学生互联网发展的差异大于初中生发展的差异。

二、中小学生学会上网的途径及网络接触动机分析

英格尔斯对于大众媒介对现代性的积极作用有过这样的表述:“大众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有关现代生活诸多方面的信息;给人们打开了注入新观念的大门;向人们显示新的行事方式;显示有助于增进效能感的技能;启迪并探讨纷呈多样的意见;刺激并加强对教育与流动性的期望;歌颂科学,为技术大唱赞歌。一切在能够接受外来影响的人那里将会导致更多的现代性。”

互联网无疑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新代表。互联网的接触与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小学生的现代性。

调查者请会上网的同学从“父母、老师、同学、自学、其他”等途径选择他们当初学会上网的渠道,结果如下图:

图表显示出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自学比率高。城镇小学生的首选是“自学”(36.56%),而农村小学生的首选是“跟随老师学会”(37.45%),城镇中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自学”(55.26%),农村中学生选择最多的也是“自学”,但比例只有30.35%,尚不及城镇小学生的“自学率”(36.56%),跟随老师学会的比例为29.89%。这个比例与自学的比例基本持平。

自学比率农村与城镇的差别,从数字上看,城镇小学生高于农村中学生,其原因是上网条件。自学的时间长,因而费用大,对家庭的经济状况要求较高。

第二,跟父母学会上网的比例均很低。小学生农村与城镇选择的比例分别是9.19%、20.89%,中学分别是0.85%、3.31%。其中城镇小学生跟随父母学会上网的比例与跟老师学会上网(21.35%)的比例基本持平。

父母在中小学生学习上网时发挥的作用差别较大,小学生在学习上网时父母多少还能充当“老师”,而中学生在学习上网时,父母基本失去作用;比较而言,城镇父母比农村父母更能胜任孩子学习上网的“老师”这个角色。

父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跟随时代的脚步明显放缓,在学习新技术时,出现反哺现象。

中小学生为什么使用互联网?在设置问卷时,我们对中、小学生上网设置了使用目的选项,它们分别是:增长知识、娱乐(包括游戏)、满足情感需要(包括聊天、交友)、获取信息、消磨时让、增加与同学交流的内容、其他。结果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增长知识、娱乐、获取信息三方面,而小学生更是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知识来源在使用。从目的上看,中小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是合理的。

而父母一方面缺乏应有的网络素养,在教育孩子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却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互联网存在的弊端,简单地限制孩子使用互联网。农村65.54%、城镇79.76%的小学生父母限制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农村71.77%、城镇70.75%的中学生父母限制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我们认为,家长不能因为互联网存在可能的负作用而阻止孩子使用互联网,这是消极的保护主义方式,虽然让孩子远离了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污染,但也错过了互联网中有益内容的滋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上卫曾建议家长:树立适合孩子的计算机教育观念;不要怕孩子利用计算机玩电子游戏;要帮助孩子利用计算机满足自己的特别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网上安全规则;指导孩子采用过滤软件;鼓励孩子使用做出安全承诺的网站;对孩子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判断信息、有效的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建议

浙江农村与城镇的中小学生媒介接触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在于互联网的使用,包括使用时间的长度、会使用的人数、使用的方便程度等。今天的中小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互联网的开放、民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开拓精神。浙江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中小学生的父母、教师及全社会,在网络的使用能力上迫切需要提高,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指导孩子。

教师在中小学生的网络学习和应用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浙江是经济发达的省份,学校和教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小学和城镇中学。我们认为农村小学的关键是学校网络教育的条件、设备和教师;而城镇中学的关键是教师的水平。当然,这些观点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05国家年度课题“浙江农村青少年大众文化接触及影响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5BG066)的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

邮编:31001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浙江 中小学生 接触 状况 分析

猜你喜欢